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引进省外专业技术人员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

时间:2024-07-09 08:42:42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785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引进省外专业技术人员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

福建省政府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引进省外专业技术人员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
福建省政府


规定
引进省外人才与智力,是加快福建四化建设的一项长期的重要工作。省政府闽政〔1982〕149号和〔1984〕63号文件,对促进人才引进起了重要作用。为使这项工作进一步适应我省改革开放,和实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更好地为发展外向型经济服务,现就有关
问题补充规定如下:
一、引进省外专业技术人员,必须积极而有计划地进行。要根据经济建设,特别是发展外向型经济及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和用人单位的编制、定员、专业结构、职数等情况统筹考虑。引进急需的专业技术人员,若用人单位编制、专业职数已满,经省、地(市)人事局(科干局)会同
有关部门审核批准后,可不受其限额限制。
二、引进对象应是具有高、中级职称或担任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业技术干部(以下简称高、中级人员),及助师一级或大专以上毕业已转正定级的专业技术人员。
三、引进要保证质量。对拟引进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健康状况要认真考核。凡身体有严重疾病,不能坚持正常工作或犯错误正在受审或处分期间的人员,不能引进。
四、引进人员的配偶及未参加工作的子女,可以随调或随迁(包括从第三地调入、迁入);身边无子女或子女年龄尚小,可随调一个已工作的子女。随调配偶和子女,原则上由用人单位或主管部门负责安排;随迁配偶没有工作但具有劳动能力并要求工作的,由用人单位负责帮助安排临
时工作。
引进人员及其随调、随迁人员凭当地人事部门调动证明到公安、粮食部门办理户粮迁入手续,不受城市落户指标的限制。随调、随迁人员因故不能与引进人员同时迁入的,需先征得县以上人事部门同意,在一年内迁入。
五、引进的高、中级人员无工作的子女符合招工条件的,在一年内可给予照顾,招收一名作为合同制工人到全民所有制单位或集体所有制单位工作;符合招干的,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照顾。
六、引进人员子女转学凭转学证明和引进单位主管部门函件,由引进所在地教育部门就近安排上学。转到重点学校的,按转入学校有关规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
七、引进人员的配偶及其子女属农业户口,符合省政府闽政〔1985〕12号文件精神的,按规定给予优先办理“农转非”。
八、引进人员的住房,根据用人单位的住房条件,按其所担任的职务和家庭人口情况,优先安排。住房原则上由用人单位负责解决,引进人员较多、住房确有困难的,由各地、市、县或省直有关部门纳入基本建设计划统一安排。用人单位为引进人员购置住宅商品房,当地房管部门应优
先提供。
九、引进人员搬迁行李家具等费用实报实销。引进到沿海地区工作的高、中级人员及其随迁子女(包括“农转非”),由用人单位按家庭人口每人发给安家费五十元。到四十八个山区县(市)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户发给一次性安家费,高级人员八百元,中级人员五百元。安家费的报
支,行政、事业单位从行政、事业费中“其他费用”项目报支,企业单位由企业管理费中“其他费用”项目报支。
十、引进人员的工资按调入地区的同类同级人员的工资标准套改。引进到四十八个山区县(市)工作的高、中级人员,可在本人套改后的标准工资基础上浮动一级,调离山区后即行取消。
十一、特区、开发区和老、少、边、岛、穷地区,可根据各自具体情况,在遵守国家有关政策的前提下,采取更加灵活的措施,制定既有利于引进人才,又能稳定已在当地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实施办法。
十二、落实引进专业技术人员的安置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各级人事、财政、劳动、公安、粮食、教育等部门,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及时办妥。
十三、对从十个边远省、区调进或从其他省、市、区照顾性调进的助理工程师以上或大专以上毕业、已转正定级的专业技术人员,家属子女随调、随迁(包括从第三地调入、迁入)可参照本规定第四条办理落户。
十四、要以改革、开放的精神,大胆放开搞活,吸引和欢迎省外科技人员来我省承包、承租、领办、创办、兴办各种所有制企业,开展各种形式的智力活动。应聘科技人员的报酬和其他待遇,可参照省委闽委〔1987〕18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的若干规定(试行)
》执行,也可由聘请单位与受聘人员本着互利互惠、有偿服务的原则具体商定。
十五、对“三资”企业和乡镇企业从省外招聘、引进的专业技术人员符合第二条规定的,其待遇可参照本规定各条执行或由双方自行商定。
十六、本规定自下达之日起执行,并由省人事局(省科技干部局)负责解释。以前引进(已到职)专业技术人员的有关待遇,原则上仍按省政府闽政〔1982〕149号文件规定执行。



1988年5月2日
[内容摘要]

在我国,法律意义上的未成年人,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者。处在这个年龄段上的人,实施了危害社会、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即未成年犯罪人,习惯又称为“少年犯”。“未成年社区矫正”是把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置于自己家庭生活的社区,接受惩罚和矫治,并促使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目前,未成年人犯罪日益上升且重新犯罪率高,这给我国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带来很大的压力。

[关键词]未成年人;社区矫正;难点分析

在我国,法律意义上的未成年人,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者。处在这个年龄段上的人,实施了危害社会、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即未成年犯罪人,习惯又称为“少年犯”。“未成年社区矫正”是把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置于自己家庭生活的社区,接受惩罚和矫治,并促使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目前,未成年人犯罪日益上升且重新犯罪率高,这给我国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带来很大的压力。

一、未成年矫正对象的身心特点

正处于青春躁动期的未成年人身心尚未成熟,其敏感、自我意识过强、逞强好胜、易冲动,同时由于法治意识较为淡薄,分辨是非、抵制诱惑的能力相对较差,加之受文化素质、生活环境、个人阅历等因素的限制,就其犯罪心理的形成及犯罪行为的实施,与成年人犯罪相比,具有较大的特殊性。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发展,个人意识日趋强烈,同时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盲目性,其心理和行为往往受到自身情绪或感情的左右,在特定的条件下,其自身因素与所面临的社会环境,生活环境等外界因素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种心理品质上的恶度,导致犯罪心理的形成。

二、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的难点分析

一是未成年矫正对象自身方面。大多数情况下未成年矫正对象都是无所事事。即使是为他们介绍了一定的工作,往往是嫌工作辛苦且待遇过低,干不了多久就会自动放弃,之后又会和以前的团伙成员或社会上一些不良少年混在一起,延续以前不良的习惯,徘徊于犯罪边缘,稍有不慎便会重走老路,引发重新犯罪。

二是未成年矫正对象家庭方面。一些未成年矫正对象的父母溺爱子女,怕丢面子,视社区矫正管理为有意刁难,甚至帮助子女对抗,这样的家庭环境导致的未成年矫正对象重新犯罪的比率是很高的。

三是未成年矫正对象学校方面。学龄未成年人“犯罪即失学”的情况普遍存在,特别是已满九年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面临着原就读学校劝退、重新择校遭拒的尴尬局面,较难以同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

四是未成年矫正对象就业安置方面。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辍学后马上面临就业问题,但不满十八岁就业,欠缺必要的从业保障;到达就业年龄的,因不具备相应的知识及技能,在从业领域和薪资待遇上具有一定局限性,这种由就业安置带来的不稳定性亦加大了社区矫正管理的难度。同时,长期无业容易造成未成年人重新犯罪。

五是社会不良文化影响方面。随着网络影视等文化事业的迅速发展,一些不健康的黄色书刊、影像制品等泛滥成灾,非法电子游戏厅屡禁不止等等,这些不良文化现象直接腐蚀着未成年人的心灵,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及成长产生着严重影响。

三、对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工作的建议

一是未成年矫正对象服刑意识淡薄,服刑表现往往不稳定,日常管理中更需要严格地执行社区矫正的各项管理制度。要求按时报到、每月进行思想汇报、定期参加集中教育,外出必须请假。通过严格的管理培养矫正对象遵纪守法的习惯,将未成年矫正对象的重新犯罪率降到最低。

二是通过组织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使他们明白自己的违法犯罪行为给他人、家庭、社会造成的危害,懂得社区服刑不等于无罪,是党和人民对他们的关心、爱护和希望,从内心深处洗涤不健康的思想污垢,真正知罪悔过,珍惜来之不易的改造机会。

三是挖掘社会资源,寻找民间公益团体,为未成年矫正对象及其家庭提供公益活动项目,增强未成年矫正对象的社会参与感,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为矫正工作创造良好的氛围。

四是对未成年矫正对象实施心理矫正。心理矫正是一种科学的矫正方法,是保证矫正质量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人性化管理的具体体现。未成年人心智不成熟,世界观尚未定型,人生观显著错位,价值观严重扭曲,在违法犯罪时,很大程度是由不良心理支配,误入歧途,走向犯罪。他们的自私、贪婪、自卑等不良心理,如果不及时予以矫正,就会破罐破摔,自暴自弃或拒绝接受矫正,最终导致走向重新犯罪之路。

五是注重维护未成年矫正对象未被法律剥夺的权利,特别是受教育的权利,以提高对未成年矫正对象教育的针对性和挽救的实效性。

六是家长要切实履行法定的监护义务,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采取科学的教育方法,要从小事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行习惯,给与足够的关心照顾和正确的教育引导,密切关注孩子的思想、行为,对不良行为要及时预防和矫治,要多于孩子交流沟通,倾听他们的烦恼,化解他们的忧虑,以文明的谈吐举止,乐观的态度,高尚的情操,进取的精神感染子女,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促进未成年人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违法犯罪的苗头扼杀在萌芽状态。

七是必须促使未成年矫正对象学习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为其顺利回归社会就业、生活创造有利条件,防止其闲散在社会上,重新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

八是要积极与妇联、教委、共青团等部门加强联系,根据未成年矫正对象思想活跃、精力旺盛等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帮教活动,为未成年矫正对象营造健康向上、宽松文明的矫正环境。

【注释】

[1] 丁?强:《浅析对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的管理》

[2]宋晓军:《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亟待关注的若干问题及建议 》

[3]薛松:《对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对象监管教育的几点思考》

简化“三资”企业开立外汇帐户和办理汇款的审批手续

国家外汇管理局


简化“三资”企业开立外汇帐户和办理汇款的审批手续
国家外汇管理局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鼓励外商投资的规定,进一步改善外商投资环境,促进利用国外直接投资工作的开展,各地分局应尽可能简化对“三资”企业在中国境内开立外汇帐户和汇出汇款的手续。但由于“三资”企业外汇帐户的收支涉及国家管汇的内容,因此,各地分局在简化手续时应根据
下列原则进行:
一、国家外汇管理局各分局应制订“三资”企业在中国境内开立外汇帐户的管理办法,交由各有关的外汇指定银行执行。制订管理办法时应注意下列各点:
(一)凡合同、章程已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并已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领取营业执照的“三资”企业,可到中国境内的中国银行或其它经国家外汇管理局指定的外汇银行开立外币存款帐户,不必事先报外汇管理部门审批。但开户行应根据当地外汇管理分局的要求,将开设帐户
的有关情况报外汇管理部门备案,并附开户单位的营业执照影印本,批准成立文件、合同、章程及可行性分析报告。
(二)“三资”企业应根据《对侨资企业、外资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外汇管理施行细则》的规定,报送外汇收支预算表和外汇收支报告表。外汇收支预算表经外汇管理部门审查同意后批转企业执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各地分局应根据外汇收支报告的内容,结合企业外汇收支预算和付
款情况,对企业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二、(一)凡属“三资”企业业务经营范围内的经常项目(包括贸易和非贸易)的外汇支出,可由开户行审核,凭进口合同和借款合同等有关付款凭证办理汇款,不需向外汇管理部门逐笔报批。
(二)“三资”企业的资本项目外汇支出,如①外方所得外汇利润和其它收益;②外汇资本的转移;③企业停业清理后,外方分得的外汇资金;④外籍、港澳职工的外币工资及其它正当外汇收益,均应报经国家外汇管理部门批准汇出。



1987年3月18日